2021-05-09-借款詐騙層出不窮,匯款前請再三確認

2021-05-09-借款詐騙層出不窮,匯款前請再三確認

昨天接到一通讓人啼笑皆非的電話,對方自稱是我老家的鄰居,我怎樣都想不起來她到底是誰,只說是去年底才搬到我老家附近,和我媽媽一見如故成了好朋友,有很重要的事才會打電話給我。老家地址、電話、爸媽的姓名都正確無誤,連我父親養了一隻10幾歲的老狗她都知道,所以就姑且聽聽看這位婦人到底有什麼重要的事。婦人說,在年初的時候,我母親因為一些原因跟她借款20萬元,說是為了幫孩子購買婚戒娶媳婦,本來姐妹之間是不需要計較什麼的,但是婦人最近也遇到了困難,所以打電話給我看能不能替母親償還借款。

我弟弟10月要結婚沒錯,最近在看結婚戒指也沒錯,但是這筆錢我早早就準備好放在我母親那,怎麼可能還向別人借款?而且還是剛搬來半年的鄰居?而我也非常清楚我母親的個性,她如果真的缺錢,是會挖自己的私房錢或是首飾珠寶去變賣,絕對不會開口跟別人借款周轉,這不僅是我母親做人的原則,也是她對小孩一直以來的教育方針。尤其是這位阿姨一直拜託我千萬別去跟母親確認,深怕破壞兩個人的姐妹情誼,希望我一定要保密,我就有8成的把握這婦人絕對是詐騙了。

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我想很多人會直接掛電話,或是跟對方開罵,其實我也蠻想當場戳破她的謊言,但是仔細想想,這個人有我家的地址電話,也清楚我家的人口狀況,如果我真的激怒了她或是她背後的詐騙集團,有可能會造成家人的危險。於是我佯裝願意幫我母親解決借款困難,但是我需要時間去申請銀行借款或是民間融資小額借款,所以跟對方約定好五天內把款項歸還。現在我手邊有了對方的銀行帳號、聯絡電話,雖然這些可能都是假的,但是我決定匯個一元過去後,到轄區派出所報案。

我會這麼做的原因是,我怕當場戳破謊言或是拒絕匯款會惹怒對方,那麼我的家人就會受到威脅,當我匯一元後報警,警方就會將這個帳戶設為警示戶,進而凍結管制讓帳戶無法使用,被管制後的帳戶就算你匯款過去也是會被銀行退回。當對方打電話來質問,我就可以聲稱我到銀行匯款時被銀行拒絕,這時候詐騙集團會選擇放棄詐騙或是要求見面交付,如果是後者,我就會協同警方讓公權力去將壞人一網打盡。今天打電話回老家,也確定母親並沒有這位鄰居好姐妹,更沒有20萬元的借款,我就靜待詐騙集團是否會繼續跟我聯絡囉!

2021-05-06-疫情再度緊張,借錢難熬的日子會不會再來?

2021-05-06-疫情再度緊張,借錢難熬的日子會不會再來?

唉,從上週開始就陸續爆發本土新冠肺炎案例,而且足跡都在台灣北部一帶,讓人不禁緊張了起來,難道第二波的疫情會就此爆發嗎?我想更多人擔心的是工作與環境會不會受影響,一位做餐飲的朋友,在去年疫情巔峰的時候受到很嚴重的影響,不但暫停營業損失許多的原物料,一家子也頓時失去了經濟來源,前幾天電話裡他憂心的告訴我,去年是四處借錢才能安然度過,今年如果再來一次,就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另一位在夜市擺攤的晚輩也是,好不容易這幾個月夜市恢復了往日人潮,上週的新聞一出來後,週末的生意就明顯差很多,而他去年也是跟銀行親友借錢,至今債務還沒清償。

雖然本土案例幾乎每天都出現,但是我對我們的政府部門還是很有信心,去年是因為疫情來的太快太急,面對這種新的病毒也沒有太多認知與經驗,一年過去了,我相信無論是政府或是民眾對於防疫跟自我保護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最艱辛的時候都能撐過去,現在也一定可以。下個月開始就是畢業季,許多學子也要脫離學校生活正式進入社會,有年輕的新血投入我們的社會中,我相信台灣一定會更好,也能像去年一樣平安度過危機。

可能也跟即將步入社會有關,最近接到蠻多應屆畢業生打電話來諮詢借錢,有的是為了找工作購買一些必備的物品,有的是離開校園後需要一筆錢租房找工作,有的是不願意再花爸媽的錢,但是在找到工作前得借錢過生活。這些應屆畢業生對銀行來說是沒有信用往來紀錄的,所以在借錢的審核上就會比較嚴苛一些,就算借錢成功也未必能夠貸到足夠的金額。所以民間融資以及其他的借錢單位就會是畢業生們的最佳選擇,不過也要在此提醒年輕人們,在沒有工作能力薪資收入前,輕易的借錢負債是很容易困住自己的,建議可以先向親友尋求協助,如果真的得藉由民間融資借錢,也剛好給自己努力找工作賺錢的動力。

2021-04-27-你不得不記住那些有關借款的二三事-(上)

2021-04-27-你不得不記住那些有關借款的二三事-(上)

寫了有關借款的文章差不多有三年了,不知道大家對於借款這件事有沒有因此而獲得更多瞭解,借款不是一種丟臉或是降低自尊的行為,自古以來每一個人的人生中難免都會遇到借款及被借款的狀況,用正確的心態去看待,也不過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金融活動罷了。既然借款是一種互動行為,那麼互動之後產生的火花是好是壞,就取決於借款人與債權人是否能遵守彼此的承諾與信用,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借款借到了廣大人脈風生水起,有人卻借款借到對簿公堂撕裂感情,無論如何,多懂一些有關借款的相關常識才能在金融互動行為中保障自身權益。

借款模式跟借款對象比較常見的就是「親友借款」、「銀行借款」、「民間融資借款」,這三種的具體內容有哪些,過去的文章寫了非常多,在這裡就不多做贅述。當你遇到了金錢困難急需周轉,或是想利用一筆錢來以錢生錢,無論你需要金錢的原因為何,都必須先衡量自身的條件、能力再去選擇哪一種借款管道最適合自己。怎麼去衡量呢?很簡單地告訴大家,第一、這筆借款會借多久?第二、每個月或每期能負擔的還款金額是多少?第三、對於借款有沒有自制能力還是會挖了東牆補西牆越借越多呢?第四、自己是否能承擔所有因為借款而產生的壓力呢?

為什麼要強調要先去思考自身的條件能力,從事借款行業那麼多年,看過太多不經思考不考慮後果的借款人,因為急需周轉所以忽略了這些條件能力,最後導致財務失控陷入更慘痛的金錢困境中。打個比方說,跟銀行借款的朋友,也需要仔細審閱借貸合約的內容,無論是利息、期限、未繳納而產生的後果,都要在借錢之前做完整評估。過去曾有些銀行發行現金卡,讓客戶輕鬆透過ATM提領就能借錢,但是每個月的利息高的驚人,在那段期間出現非常多的卡奴,以卡養卡債務越滾越大,最終落得債務協商的下場。目前銀行則是提供非常多樣化的信貸專案,各有利息高低不同,多做比較以及熟讀銀行法規也是自保之道。(待續)

2021-04-21-存錢速度太慢嗎?現在借貸買股當道!

2021-04-21-存錢速度太慢嗎?現在借貸買股當道!

最近無論是男女老少,坊間非常流行購買股票存股,甚至蠻多人是借貸來購買股票,所以蠻多證券公司針對不同年齡層以及不同需求,尤其是家裡有未成年小孩的夫妻、即將退休的上班族、只有零用錢的學生族群,推出了一系列客製化的存股理財套裝。拿家裡有未成年孩子的夫妻來說,孩子的教育費用是筆可觀的數字,就算夫妻雙薪也不一定夠用。而即將退休的上班族,要考慮到退休金的多寡是否能應付終老前的開銷,也會想多留點錢給後代的子孫。學生們如果不打工,單靠零用錢來過生活或許綽綽有餘,但是想比別人更早一步存到一桶金就沒那麼容易了。

在既定的印象中,買股存股這檔事好像很難,看不懂那些數字的起起伏伏,想學習箇中的訣竅得頭腦很好才行,其實不然,拿現在很多證券公司推出的存股理財專案,就是要你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投資。在這裡幫大家做簡單的說明,現在很流行的是ETF,也就是被動追蹤某一指數表現的共同基金,跟一般的股票交易買賣相同,但可以定期定額不會造成經濟上太大負擔,風險也比單純購買股票來的低一些。舉例來說,如果你每個月投資5000元在臺灣證券市場中市值前50大上市公司的ETF中,投資報酬率維持在一定程度,那麼10年後你所累積的資金將超過兩百萬。

你覺得百萬很少嗎?那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假設像我上述所說的夫妻、退休人士、學生,那麼這個金額就能應付你所需要的金額數字。那如果你每個月連5000元都擠不出來呢?那麼借貸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程序上來說,你可以小額借貸定期買股存股,買進股票後千萬不要閒置放在那,你還能夠將股票出借給他人,出借股票的費率、股價上漲的獲利、股息與股利、出借證券的費用,都是一筆多重收入。當你的收益可以覆蓋每個月的紅字,而且能夠支出定期定額存股的費用,那麼你距離清償借貸就更進一步,臨時有財務困難時,所持有的股票也是向證券公司申請借貸的好工具,不必把股票變賣就能借貸出一筆資金運用。

欠債好過欠人情,借錢不要找朋友

欠債好過欠人情,借錢不要找朋友

世界上最貴的債務是人情,相信大家的人生中,不時都會有急需用錢、借錢的狀況發生,有時身旁有些三五好友,願意慷慨解囊的借出一筆錢周轉,若只是幾天至一周的周轉日也就罷了,但是偏偏有時需要的不是周轉幾日的小錢而已,而是一些突如其來的大筆支出,可能自己短時間也無法一次大筆償還,在歸還完欠朋友的債務之前,那股一直放在心裡頭欠著朋友什麼東西的人情債才是心裡最大的負擔。

因為真正會願意二話不說把錢拿出來借給你的朋友,肯定不是什麼一般交情的泛泛之交,既然是真情至交的好友,一定還是三不五時的會想要和朋友聚聚見面吃個飯,這時候若是自己身上還欠著朋友的借款,就會覺得連跟著朋友只是去吃一餐簡單的飯好像都是一種罪惡和不應該,相處上也多半會感到有些尷尬。

最近我的朋友就是遇到了類似的狀況,身體健康和家裡都有問題,公司的工作幾乎也沒辦法好好天天去上班,蠟燭三頭燒的情況也因為假用完了所以會被扣薪,每個月本來就有定期需要支出的生活成本以外又多人家人和自己要照顧,但是即便是在這種需要用錢的時候,他還是不願意讓身為朋友的我們提供一點金錢上的幫助。他總是說,因為生活已經很難過了,所以友情對他來說才更至關重要,能夠有時和知心好友聚聚吐吐苦水,反而對他來說是更好的幫助;需要用錢、需要借錢就找銀行或者像是林代書這樣的地方借錢就好,利息該付就付,小額貸款的利息只要做好協商都在自己能夠可以負擔的範圍內,時間但了就照規劃慢慢償還,心理上也不必時時記掛著欠著的人情不知道該怎麼還才是最好的方式。

2021-04-09-慣性借錢是一種病?

2021-04-09-慣性借錢是一種病?

身邊總是有一種人,可以隨便輕易地跟人開口借錢,先不論有沒有按約定歸還,但他就是經常四處借錢,到底為什麼借錢這件事對這些來說是一種慣性呢?我的長輩中有一位就是這種類型,從我祖父那一代就開始找我們家借錢,在我父親當家的時候也是,一直到我這一代了,他偶爾也會打電話來說他急需周轉。借錢理由都是一些瑣碎小事,金額也都不多,像是小孩的學費不夠、上班代步用的摩托車需要修理、某個親友喜事要包紅包、薪水已經見底沒有生活費等等,這幾十年來的借錢理由都大同小異,無論是祖父、父親或是我,都因為金額很小所以沒太多推拒,但是這樣三不五時就上門借錢,有時候還是會覺得很惱人。

也正因為他每次都有借有還,所以再怎麼惱人,也會看在親友一場借錢出去,只是這樣的人為什麼總是可以把借錢當成家常便飯一樣,從不擔心自己遭受異樣的眼光看待,我個人覺得這種慣性借錢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疾病。為什麼我會認為是一種病呢?因為我覺得慣性借錢的行為,尤其每次都是小金額的,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財務就能避免的,只是這種類型的人所抱持的心態很奇妙,從事借錢行業那麼多年,接觸過的客戶多到數不清,以我的經驗去區分,不外乎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典型的沒有金錢觀念,經常左手進右手出,對於收入支出無法取得一個平衡,一個不小心就容易缺錢借錢。第二種是看準你的閒錢很多,所以不借白不借,因為你不缺小錢又不會跟親友為錢撕破臉。第三種是滿足非必要私慾大過於個人的人際關係,借錢對這類型的人來說,信譽顏面都不是在乎的重點,只要是錢能滿足的事物,向人低頭或是厚臉皮頻繁借錢都完全不在乎。第四種則是根本不想為了自身金錢問題努力,先借錢處理再說,認為錢能解決的事都是小事,等到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又是用同樣的心態面對,成了一種最糟糕的惡性循環。

2021-04-06-你憑什麼讓我借款給你?

2021-04-06-你憑什麼讓我借款給你?

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從事民間融資這麼多年,其實我們借款的門檻比起銀行容易非常多,相對承擔的風險也比銀行來的高,以工作上來說,民間融資只需要你有證件、簡單的財力證明便能輕鬆借款。但以我個人而言,就算是認識再久交情再好的親朋好友,我的原則就是,你憑什麼讓我借款給你?你能提供的保障是什麼?你要如何證明自己是個有信用的人?然而這些急需周轉迫切借款的人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說服像我一樣能夠提供幫助卻懷有疑問的債權人呢?這些都是你我都應該深思的課題。

先從你為什麼急需周轉開始說起吧!通常會讓自己淪入需要借款的困境,都是離不開一筆大金額的消費,有些人是因為意外或是突發事件才會面臨龐大的支出,有些人則是因為平常不在意那些小金額的支出,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就累積出驚人的數字。對我來說,如果是因為意外突然狀況臨時需要借款,我在借款前只在乎對方是否有足夠的還款能力,如果是第二種類型的人,我不但會衡量對象本身的還款能力,還會去觀察他過去的信用紀錄,最重要的是在累積了驚人數字的債務後,是否痛改前非好好檢討自己的金錢觀然後加以修正。

最怕就是遇到只是為了挖東牆補西牆的傢伙,改不掉粗心消費的習慣,這時候任何伸出援手借款的人,就會在無形中成為他跌入金錢黑洞的幫兇。所以你如果正處在急需周轉的狀況,不如在開口借款前審視你的金錢觀,相信我,你的債主會非常重視信用與承諾,而你的信用與承諾絕對會是建立在你是否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千萬不要因為怕受責備或是引發家庭革命就隱瞞債務,也不要認為借款救急是種丟臉可恥的行為,適時的求助設下停損點,讓有能力幫忙的人支援你,才能在債務越滾越多之前,趕緊終結並解開這金錢的枷鎖。

2021-03-30-借錢不可怕,逆轉翻身從負翁變富翁-(下)

2021-03-30-借錢不可怕,逆轉翻身從負翁變富翁-(下)

(承上篇)為了讓自己能夠盡快擺脫這無止境的金錢困難,除了停止繼續借錢負債之外,最重要的還是理性消費,完全控制好每一分錢花用的去處。曾經就有名人說過:「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要讓金錢為自己工作。」因為沒有人天生就借錢負債,如果都在同一個起跑點上出發努力工作,那為什麼只有你是無債族演變成月光族,然後最後淪落成負翁一族?曾經有位朋友告訴我,短短三年他的卡債就累積到了上百萬,月薪8萬的他銀行存款只有5位數,他說他從來沒有想過會變成名副其實的卡奴,有著讓人稱羨的工作,卻過著地獄般的負債人生。

這是成為負翁的其中一個類型,每個月賺的錢吃光花光買光,反正放在銀行所衍生出的利息少的可憐,人生苦短不如盡情享樂。月光族的稱號就是如此而來,是現在的年輕人正在實踐的生活方式,自己賺的不夠花就跟父母討拿,或是借錢來滿足某種慾望需求,除非真的有源源不絕的資金供應,否則年紀輕輕就成為負翁絕對不是難事。但也有人抱持不同看法,認為這些超前消費是一種工作的動力,這並不是不好,如果你有把握把超前消費與工作所得都能達到一個平衡,這樣的方式反而能訓練出最佳的金錢規劃。如果你根本沒有自制能力,只會一眛超前消費卻不懂控制,借錢負債累累就會是你最終的結局。

月光族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收入支出,缺少理財的正確觀念,發了薪水就是左手進右手出,最糟糕的是倘若生活中出現變故,像是突然失業、薪水下調、意外事故等等,那就得必須跟人周轉借錢來度過難關。所以成為一個負翁並不是錢不夠花,而是非常不懂得怎麼花,這也就是我一直強調的,懂花錢比懂賺錢來的重要,合理的控制開支,負翁的惡名就會遠離你。理債與理財都是從負翁逆轉成為富翁的關鍵,不要畏懼你眼前看到的債務數字,也不要認為借錢是種低下與卑微的行為,擁有正確的金錢觀與理性的消費模式,都是你現在脫離負債最勢在必行的一步。

2021-03-21-遠離被金錢支配的借貸人生吧-(下)

2021-03-21-遠離被金錢支配的借貸人生吧-(下)

(承上篇)其實簡單來說,當你容易被金錢支配,過著需要借貸的拮据生活,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你做了超出預期跟能力的消費,一邊享受預支而獲得的快感,一邊承受面對帳單壓力的現實,別說成為富翁了,這簡直就是名符其實的負翁。為了盡快擺脫消費享受跟無限債務的惡性循環,首先要改掉毫無理性可言的消費習慣,增加自己的良性借貸,杜絕那些完全不必要的惡性借貸,掌握住正確使用金錢的規律與方向。當你徹底明白不要因為不理性而成為金錢的奴隸,或是你已經嘗過那些因為借貸債務讓你無法喘息的痛苦經歷,你才有機會從負翁變成富翁。

相信我,這跟你努不努力工作,或是薪水高低完全無關,曾經有個朋友在知名的外商公司上班,年薪將近150萬元,看起來這樣的條件完全可以比一般人拉高消費額度。如果你這麼想就錯了,他就是典型的非理性消費族群,月薪12萬的他,光是每個月的信用卡帳單就佔去2/3的薪水,精品名牌、高檔餐廳、奢侈娛樂等等應有盡有,剩下1/3的薪水要繳交他在市中心的房租。你相信他的存款只有5位數嗎?你相信偶爾他也會跟親朋好友或民間融資借貸嗎?你相信他每個月底就被錢追著跑為錢煩惱嗎?這就是不理性消費的下場,據所知,他不僅跟親朋好友借貸,連銀行借貸的債務都還有近100萬,哪怕他月入10多萬,依舊是個月光族。

所以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一定得從超前消費、過度使用塑膠貨幣或虛擬貨幣,盡快轉變成理性消費、聰明理財、斷絕所有非必要消費,才有機會把自己從「負翁」變「富翁」。這不會是危言聳聽,當你發現未來你可能得面對信用崩潰、負資產越來越多、借貸的錢像無底洞一樣沒有清償的一天,那是多麼可怕的生活。  如果你正處在我所說的困境中,也不要覺得害怕,這時候喪失信心就真的會全盤崩解了,首先最要緊的就是排除所有讓你越陷越深的因素,學習如何聰明理財,開始去除每一筆讓你喘不過氣的借貸,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未來在迎接自己的退休生活時才不會驚慌失措無助。

2021-03-18-遠離被金錢支配的借貸人生吧-(上)

2021-03-18-遠離被金錢支配的借貸人生吧-(上)

想要遠離被金錢支配的借貸人生之前,我比較希望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先反問自己幾個問題。你是否因為購買非必要物品而在分期付款中?擁有好多張信用卡卻每月只能支付最低應繳額?每到了繳交帳單的日期就為了荷包緊縮而焦慮?時不時就開口跟人借貸而且搞不清楚到底借貸了多少人多少錢?想破頭也想不到有哪些親朋好友願意借貸周轉給自己?對未來的退休生活毫無計劃過一天算一天?存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花錢的速度?以上的問題,你符合了幾樣?如果蠻多的,代表你對金錢沒有正確的觀念與目標,於是一直過著被金錢支配的人生。

人的一生中都在跟錢打交道,食衣住行要錢,教育娛樂要錢,我們辛苦的工作其實也是為了錢,但你絕對不會想在退休老年之後,還在為錢操心為錢煩憂。我有個長輩便是如此,20幾歲出了社會就為了自己努力賺錢,30幾歲就為了老婆小孩努力賺錢,40幾歲為了想擁有一間遮風擋雨的房子努力賺錢,50幾歲為了投資失利公司虧損而賣老命賺錢。現在他70歲了,房子因為銀行借貸設定抵押而被法拍,老婆也因此離婚遠走,孩子沒有一個人願意接近這個爛攤子,我這位長輩到如今這個年紀還在為了慢性病的醫療費用發愁。這樣的人生,絕對不會是你想要的退休生活,更別說,他還扛著銀行幾百萬的借貸,已經完全無力償還。

人們常說:一家人身體健康平安幸福就是人生中最想得到的福氣,但其實裡頭驂雜許多現實的因素,卻不是健康平安就能度過,就像我一開始詢問大家的問題,你符合了多少樣?這還只是普遍大眾會遇到的金錢問題,但是讓你過著被金錢支配的借貸人生絕對不會只有這些,重點在於你是否能理清楚自己的金錢觀到底哪裡偏差了?使用金錢的方式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許多人一輩子只會埋著頭努力賺錢,沒有規劃沒有目標的在花錢用錢,於是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就會像上述的長輩一樣,莫名其妙的進入了退休年齡,過著不安絕望的生活。(待續)